截至2025年10月14日,中国海关总署已发布2025年9月全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初步统计数据。
总量与增速
单月规模首破4万亿元,增速创年内新高
人民币计价
进出口总值4.04万亿元,同比+8.0%,环比+4.5个百分点,为2025年以来单月最高增速。
出口2.34万亿元,同比+8.4%;进口1.70万亿元,同比+7.5%;贸易顺差6,454.7亿元。
美元计价
进出口5,666.8亿美元,同比+7.9%。
出口3,285.7亿美元,同比+8.3%;进口2,381.2亿美元,同比+7.4%;贸易顺差904.5亿美元,较8月收窄118.8亿美元。
季度走势
逐季抬升,三季度增速达6%
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33.61万亿元,同比+4.0%。
Q1 +1.3%,Q2 +4.5%,Q3 +6.0%,连续8个季度正增长,且单季规模均保持在10万亿元以上。
出口结构
机电与高新产品成主要拉力,对非美市场增长强劲
产品维度
机电产品出口+12.6%,高新技术产品+11.5%,均高于整体出口增速;集成电路+32.7%,手机降幅收窄至-1.9%,通用机械设备+24.9%。
市场维度
对东盟+14.7%,对非洲+22.4%(其中南非+63.1%),对拉美+18%;对美出口仍-16.9%,但降幅较8月收窄。
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家占比升至51.7%,对中亚、非洲进出口分别+16.7%、+19.5%。
进口特征
数量指数转正,内需与政策双轮驱动
进口数量指数前三季度+0.6%,9月当月进口增速创2024年5月以来新高(+7.4%)。
主要增量来源:
资本品:飞机+92.9%,集成电路+11.7%,计量检测仪器+9.3%。
大宗商品:铁矿砂+11.7%,粮食+12%,原油、金属矿砂前三季度数量分别+2.6%、+4.2%。
政策红利:对最不发达国家100%零关税带动自非洲进口+22.4%;新增135种农食产品准入,涉及50国。
运行环境
低基数+工作日增加+价格因素共同放大读数
基数效应:2024年9月出口、进口增速均处全年低位(出口+2.3%,进口+0.1%),抬升了今年读数。
日历效应:中秋错位使2025年9月工作日同比多2天,拉高出口约1.5–2个百分点。
价格因素: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同比整体下跌(原油-10.8%,煤-25.6%),拖累金额增速,但数量回升明显,显示真实需求改善。
前瞻与风险
四季度高基数或致增速回落
2024Q4出口环比高基数(月均3,000亿美元以上),叠加大宗商品价格趋稳、外需边际放缓,多家机构预计10–12月出口同比可能转负,全年仍以“前高后低”收官。
进口端若内需修复持续,全年有望实现0–1%的正增长,对GDP形成小幅正贡献。
数据来源:海关总署、新浪财经、搜狐、每经网、腾讯网、经济观察网
安青袖八卦:9月数据超预期主要得益于低基数与工作日增加的技术性拉升;对东盟、非洲、拉美等多元市场的快速渗透;机电、高技术产品出口的韧性;内需回暖带动资本品与大宗商品进口量回升。但进入四季度后,高基数效应与外部不确定性(全球关税升温、海运价格反弹)将压制增速,政策层面“稳外贸”力度或进一步加码。